【深度】疫情过后,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潜在机遇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中国所有的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创造出强大的协同效应,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
尽管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范围蔓延,但关于“疫情”带给各行各业的影响成为人们当下关注的焦点。普瑞君为您梳理了疫情对器械行业的影响以及疫情过后医疗器械行业的潜在机遇。
虽然受疫情大环境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也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损失,但相对旅游、餐饮等行业而言,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造成损失是有限且短暂的。笔者乐观地估计疫情之后,随着国家各种减税、帮扶政策出台,大多企业可逐步挽回损失恢复正常运转。
相反从长远来看,疫情的爆发将促进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加及重视程度提升,尤其是与呼吸、检测、应急防控、重症病房建设及健康防护相关产品,将在疫情后市场扩容及基层下沉过程中迎来需求高峰。
疫情期间,全球各国充斥着各类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红外热像仪等物品告急信息。即使是疫情控制住的国内,我们在一开始也面临着医疗器械告急的现状,更别说其他国家在有限产能及不够团结的国情下的巨大缺口。未来各国一定会加大对医疗器械及各种医疗资源投入,尤其是作为应急医疗重要物资,部分医疗器械或将会列入国家长期战略储备,以保障社会需求。
据全球数据统计报告显示,在2月份以来,全球对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五大类100多个品种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CRP、消毒产品线、雾化器、血氧仪、口罩、手套、鼻喷雾等产品需求量猛涨。
医疗器械作为生命健康产业最重要的子领域之一,其产品上市需要经过注册检验、临床评价、技术审评等多个环节,门槛要求很高。这次疫情期间,在政府政策鼓励下,行业诸多科研人才投入攻关创新型产品,如病毒隔离床、隔离舱、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快速获得注册证,一些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快速运用到临床中。
此外其他行业如电子、传统制造业等会受到疫情影响,快速转行进入到医用防护产品生产及线上问诊服务等细分领域中。这部分技术人才的补充将有力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在2月3日召开会议上中提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鼓励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9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第12条中提及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技术与产品创新,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新冠肺炎防治,在检测技术、药物疫苗、医疗器械、防护装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创新,对取得重大突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予以优先考虑。
相信疫情后,国家对于医疗器械监管及创新创业都还将更加优化,未来会有出台更多鼓励行业创新的利好政策。
疫情倒逼公众防护意识提高
家用医疗器械产业迎长远利好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极速发展,公众理应更加重视个人健康,提高防护意识,将医疗支出花在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的“前端”,而不是患病治疗的“后端”。对于此次疫情对于家用医疗器械产业的影响,可以这样说,疫情使国内经济遭受到了打击,但也为家用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机会。特别是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慢性病患者,通过血糖仪、血压计等家用医疗仪器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的情形将趋于常态,也将进一步带动家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通过此次疫情,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存在缺口、地区之间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同样受到关注。医疗产业,特别是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产业将进行战略性布局。
各类医护机器人。这次疫情让消毒、送餐、配药、测温、问诊、护理、陪伴、运输、超声等各类机器人有机会冲上防御一线,在无人接触世界扮演起了重要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也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疫情也给了远程医疗一剂催化剂,除了在线问诊外,不少地区也开展了更加直接有效的远程医疗。
视频显示,身在杭州的医生远程控制病人端的机械臂和超声机器,进行实时操作和扫查,其图像实时发回医生端,供医生诊断。
另外,这次疫情让很多医院对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的态度从排斥变成了试着去接受并从中受益。根据CMEF在疫情期间不完全统计,超过200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服务。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暴露很多医院发热门诊快速诊断能力欠缺,未来便捷、小型化、适合快速诊断的POCT类检测产品、小型生化仪、血球仪、小型封闭式自动化PCR设备、微流控设备、基因测序设备等需求都会日益凸显,或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家用健康类防护产品。此次与疫情有关的产品,口罩、体温计、手套、抗病毒用品卖断货自不必提,家用诊断与监护类医疗器械及可穿戴医疗,如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电子听诊器、智能手环等需求暴涨。据悉疫情期间,京东3天售出1.3亿只口罩。未来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O2O平台还会迎来更多商机。
经过这次疫情,老百姓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类基于家用诊断与监护设备的慢病管理系统、健康科普教育软件未来都会有很大市场。同时健康保健,预防护理、医体融合类家用产品将会日益成为人们刚性需求。
康复理疗及中医类产品。近年中医治未病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防护疫情期间中医药诊疗功效可圈可点,成为很多人防护疫情首选。相信疫情受控后中医还会成为关注的重点。
毋庸置疑,疫情患者的康复理疗与跟踪治疗也非常重要。预计与此相关的肺活量计、家用呼吸机、制氧机、雾化器、康复训练仪器、心理康复评估等产品的创新应用也会越来越活跃。
此外,疫情之下我们看到行业内部分品牌集群优势得以充分展现,无论是河南长垣、湖北仙桃还是江西进贤等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在国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集群化发展优势将更加凸显。
总之,疫情带来的这支“黑天鹅”给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疫情也会给整个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包括医药、医疗和和医保都带来或大或小的变革及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坚信,医疗器械产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未来将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为保驾护航人类健康肩负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价值。
电话
14750029676(中国总部)
13761661671(华东)
18819030617(华南)
Pure君致力于建立全球优质物资平台
和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