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国产医疗器械加速出海,68家公司海外营收合计超900亿,高端产品占比偏低
尽管疫情缩短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进程,但想要做好“出海”这件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仍需解决不少问题。
海外市场正成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大展拳脚的新天地。
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30日数据统计,2022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达4441.79亿元,预计全年出口额为4785亿元。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单个产值占到全球的1/4,我们仍有3/4的市场空间可以触及和触达。”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在CMEF 2023年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分论坛“大有可为 · 第一届医疗器械出海研究大会”上提到。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从目前看,出海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设备、IVD(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其中疫情三年加速出海渠道扩张,未来高端产品有望实现出海。
“医疗器械出海不是一项工作,而是要跟随企业成立而设立的一项战略,是一种长期主义的行为,要求创始人和创始团队从一开始就要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包括供应链管理和出海地区的选择等。”毛化表示。
“出海”加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市场高值耗材集采步伐不断加快,国产医疗器械“出海”成为潮流。众多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码国际化布局,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022年,医疗器械ETF(159883.SZ)成分股中一共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业务情况,合计实现海外收入916亿元,占这些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28%。其中,九安医疗(002432.SZ)、采纳股份(301122.SZ)、中红医疗(300981.SZ)三家医械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超过营收九成,另有15家成分股海外业务占比达到营收的5成以上。
以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19-2022年,迈瑞医疗的境外营收逐年增长,分别为70.22亿元、99.16亿元、100.10亿元、116.98亿元。
“迈瑞未来的战场远不止国内,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未来也不应局限于国内。在我们现有辐射范围之外,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舞台依然广阔。当前,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迈瑞目前业务所对应的市场空间仅5500亿元人民币;全球TOP1的百年医疗器械巨头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而迈瑞2022年全年的营收刚刚突破300亿元人民币,远未触达迈瑞乃至全行业的天花板,未来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无比。”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2022年年报中写道。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医疗器械龙头国际化水平逐渐提升,以2021年为例,美敦力、强生、丹纳赫等巨头国际化水平平均为54%,相比之下,国内龙头器械公司海外收入平均占比为28%,提升空间巨大。
一方面,当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面临诸多控费政策,海外市场价格体系较为稳定;另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超过3.2万亿元(4517亿美元),国内企业如果能够出海面向全球市场,可及空间将扩容3-9倍,因此国内器械国际化浪潮将持续推进。
从出口地区来看,2019-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的主要出口地为美国、德国、日本,而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器械合作日益紧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重要出口地。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金额预计达1609.7亿元,占总出口额的33.6%。
普瑞纯证副总裁孙大光在上述论坛中表示,“东南亚及拉美地区作为全球医疗器械新兴市场的重要单元,两个地区的人均医疗支出、人均寿命等宏观面都是逐年走高的,是医疗器械出海不得不去考虑的市场区域。”
高端产品认可度偏低
尽管海外市场留有一片天地,但从目前出口的医疗器械产品品类来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已经开拓的领域尚且有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报,2022年,医疗器械出口额中占比前五的产品类别分别为防护面罩,其他体外诊断检测试纸,口罩,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分别占比30.9%、15.5%、4.9%、3.0%、2.7%。而且过去3年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体外诊断类产品出口增长明显,也为相关企业的业绩和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总额贡献不少增量。
普瑞纯证创始人、CEO孟竹在上述论坛中表示,“疫情期间,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的医疗器械产品走出去,但是这到底是一个偶然性,还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从各个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尤其是一些发展较好、相对健康的产业,走向国际化是一个普遍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未来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加强国际化仍然很重要。”
“疫情促进了中国医疗器械品牌在海外的认同和渠道的扩展,但是疫情业务价值含量不高,业务也不可持续,今后中国医疗器械出海还要看高值耗材、高端设备的发力。”毛化指出。
高值耗材未来潜力巨大,但出海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西南证券研报分析称,设备采购主要由医院采购决定,较为注重性价比,而相比之下,高值耗材的使用主要由临床医生决定,企业需要对医生进行培训,积累足够临床数据,而国产企业大部分不具备在海外开展学术支撑的能力,纯粹依靠经销商很难做好高值耗材的国际化,需注重临床价值提升。
而从整体上看,尽管疫情缩短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出海”进程,但想要做好“出海”这件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仍需解决不少问题。
“出海不仅是海阔天空,还要避免踩坑,海外法规不熟悉,海外商业环节不了解,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本地执行不到位,品牌认可低是目前医疗器械出海的主要障碍。”毛化表示。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首席医疗行业总监李健博士则表示,“新冠疫情期间,九安医疗的业绩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背后虽然有疫情的推动,但为什么只有他们成功了?其实这恰好说明了,哪怕是低值耗材,只要能够熟悉玩法,就能抢占先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设计一套适合的出海策略、选定合适的产品定位很重要。”
文章转载自“时代财经”
记者:文若楠
编辑:温斯婷
-普瑞纯证官方咨询顾问-
-获取最新业内资讯-
关于我们
普瑞纯证是行业领先的全球化AI赋能生命科学服务商,我们的全球服务网络覆盖了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波兰、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法规认证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球顶尖专家服务团队,普瑞纯证为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产品等提供全球市场合规准入的全流程咨询服务,以及海外临床试验等一站式解决方案。100+ 国家准入,1000+ 海外注册/认证成功案例,60万+ 全球经销商数据,100万+ 全球临床试验数据,300万+ 全球医械注册数据。从市场战略到法规咨询,助力您的产品全方位顺利合规走向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