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纯证

探针资本_行业研究:跨境医疗器械CRO


目录



跨境医疗器械CRO


目录

一、跨境医疗器械CRO 概述

    1.1跨境医疗器械CRO 定义

    1.2医疗器械境外上市流程

    1.3跨境医疗器械CRO 提供的服务

    1.4医疗器械CRO与药物CRO的异同

二、市场情况分析

    2.1医疗器械CRO 市场规模

    2.2跨境医疗器械CRO市场发展趋势

三、医疗器械CRO行业现状

     3.1全球市场医疗器械CRO

     3.2国内医疗器械CRO

     3.3科技对于医疗器械CRO的创新应用




一、跨境医疗器械CRO 概述


1.1 跨境医疗器械CRO 定义

医疗器械CRO是接受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或者组织的委托,代表委托方负责实施医疗器械在海外上市过程中全部或部分的科学或医学试验,以获取商业性的报酬的第三方组织,目的是帮助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在海外注册上市。


1.2 医疗器械境外上市流程

1.2.1 美国医疗器械上市流程


医疗器械在美国上市主要有三种类型:注册类、比对类以及创新产品。主要的流程步骤有:


l 指定授权代理人

FDA规定所有产品必须指定一位美国代理人(U.S. Agent),其职责包括:1、协助FDA与国外厂商沟通。2、对国外厂商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出现的问题进行回复。3、帮助FDA安排国外厂商的厂商检查活动。美国代理人必须为美国境内的公民或者企业代理人。一般来说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会选择CRO或者在当地合作的经销商作为代理人。


l 确定产品分类/确定比对器械

虽然医疗器械普遍分为三个大类,但是目前FDA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中共有1700多种,每一种产品的注册路径、上市后使用范围、所需测试项目和临床项目均有所不同。


l 产品测试及临床试验

510k和PMA需要根据产品注册路径进行相应的产品测试和临床试验,根据产品不同进行的测试项目可能有几种到十几种。其中生物学测试的机构需要拥有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资质,目前全球共1200多家而国内仅有23家。临床测试需要符合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同时通常对临床人种和地区有要求,通常会选择本地的临床机构


产品测试常规项目一般在10-20万人民币,IVD类检测测试一般价格在200-300美元一例(以新冠为例,其他病种根据稀缺性价格上涨),临床测试一般每个病人花费在41413美元 (四分位距从29894美元到75047美元),病人每一次前往医院/实验室需要额外花费约3562美元。


l 申报资料的提交、登入、审查与整改

按照FDA对于产品的要求进行资料提交,一般一份510k的平均页数在1200页左右,涉及20个章节,40多份指导文件。整个文档的撰写一般需要花费2-3个月。


1.2.2欧洲CE认证医疗器械上市流程

欧盟委员会、议会和理事会等机构在2017年对医疗器械法规进行全面修订。新版医疗器械法规MDR于2017年5月26日生效,过渡期三年(后调整为四年)。过渡期内(2017年-2021年),医疗器械厂商可以自主选择以旧指令MDD或新法规MDR申请CE证书;过渡期结束将强制执行新版MDR法规。对于在过渡期内(2017年-2021年)依据旧指令MDD、AIMDD或IVDD公告机构签发的CE证书将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但是从其交付日期起有效期不得超过5年,并且最迟于2024年5月26日失效。



欧盟的认证流程与美国基本一致,但是其认证批准不是由类似FDA的唯一监管机构——欧盟来进行,而是通过其合作伙伴授权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来进行认证。



MDD到MDR

在旧规MDD的监管下,欧盟和NB之间的约束力松弛,欧盟没有为各家NB提供审批标准。各家NB自己来确定产品的审批标准以及审批流程,包括所需提交的测试项目、进行测试的机构、测试样本的数量等。这导致了NB对医疗器械研发商报批要求普遍较低。部分NB甚至不需要制造商提供测试报告,仅需提供自我声明即可完成申报,因此在过去,欧盟CE认证的难度较中国NMPA及美国FDA更低。


而在MDR新规的监管下, NB的审批程序受到更详细、更严格的监管,欧盟通过加强对NB的监管达到整个欧盟区的器械审批标准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欧盟通过细化审批要求从而达到与美国FDA类似的审批效果,从而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达到更高水平。同时欧盟授权的NB数量从50多家减少到20家,每家NB只能在欧盟的审批基础上进行少量调整,审批通过的自主权大幅降低。


此外,在新规中欧盟加强了器械上市后的监管体系,这是之前旧规所没有的。例如在MDR(74)项中描述“制造商应该在产品上市后阶段通过系统性、主动性地从其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收集 信息来积极发挥其作用,以便对其技术文件及时进行更新,配合负责警戒与市场监测活动的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产品在上市后需要建立上市后监管计划,并根据计划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以及采取的任何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理由和说明。


这些都为医疗器械企业申请MDR新规下的CE认证增加了挑战。


IVDD到IVDR

IVD产品受欧盟新规的影响更大。在IVDD的标准下,只有自测产品和附录2中的列表A(High Risk)和列表B(Moderate Risk)的产品需要NB进行审批。List A和List B总共包含不到20种分类情况,而且部分分类还只涉及到特定情况;自测产品则是只对设计和标签进行检查,不涉及到技术文档和质量管理体系审计。而占绝大多数的一般产品(General)通过自我宣称即可进入欧盟市场,无需NB机构进行审批。在“旧版IVDD时代”,欧盟对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监管是十分宽松的。



但是IVDR,按照风险等级将IVD产品分为4类:Class A(风险最低)、Class B、Class C和Class D(风险最高),而且只有Class A产品可以采用自我宣称的方式进入欧盟市场,而绝大部分的其他产品 都需要NB来进行审核。


由于基于IVDD,大部分产品都是自我宣称的方式,并没有实际获得CE证书,故需要在强制实施日(2022年5月26日)前完成IVDR法规的切换;少部分在IVDD法规框架下涉及CE证书的产品,需要在证书有效期内完成IVDR法规的切换,但不得晚于强制实施日之后的2年。



1.3 跨境医疗器械CRO 提供的服务

一般来讲CRO通常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试验CRO以及注册CRO,由于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不同类别之间的工作原理之间差别巨大,同时医疗器械CRO起步较晚,临床前领域暂时没有涉及,跨境医疗器械CRO主要以临床试验CRO和注册CRO为主。


跨境医疗器械CRO 的主要服务范围集中体现在对医疗器械领域的临床试验和注册审批上。


l 临床试验上的服务范围主要为试验方案的设计、基地筛选、试验启动、病例入组、监查稽查、数据管理、生物统计及数据分析、临床评价撰写等


l 注册审批上的服务范围主要为医学翻译、注册咨询、文档撰写与提交、当地授权代理人服务、上市后监管服务等



制造商将产品临床和注册工作的所有或部分外包出去主要有诸多驱动力。其中包括行业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例如,MDR、IVDR、ISO),它所要求的能力超过了制造商以往在不变的监管环境下锁保持的应对能力。此外,制造商现有的内部资源无法跟上监管机构对临床试验数据的要求增加。同时,医疗器械CRO往往通过将每个开发计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而不是划分细分部门或要求(临床前、临床、测试和监管),能够通过同时运行多个项目计划来提高效率。


根据Emergo在2020年对510家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65%的机构将合规问题视作是企业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而该问卷所选取的样本中,有61%的企业是小于250人的中小医疗器械厂商,有39%的企业是大于250人的大中型器械厂商。因此可以绝大部分的中小医疗器械厂商,监管合规问题是他们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



这些都导致了医疗器械制造商对医疗器械CRO的依赖。


1.4 医疗器械CRO与药物CRO的异同

l 起步时间不同

医疗器械行业相比药物起步更晚,同时由于医疗器械品类复杂,各国对器械的监管出台也相对更晚。例如美国FDA在1930年成立,1976年通过《医疗器械修正案》才赋予FDA对医疗器械监督和管理的权力。同样,我国在1985年发布了《药品管理法》,在2000年才发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所有地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水平均比药品水平要略低,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前的临床要求更低。


l 流程重点不同

在医疗器械上市过程中,临床试验环节所需时间短、流程少,往往1-3个月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临床试验。而大部分的时间4-6个月,则用于处理注册申报相关事项。



l 客单价不同

药品的研发周期长、项目多、规模大、风险高,一个CRO订单往往达到上千万美元。而医疗器械研发周期短、规模相对较小,不管是注册还是研发的CRO,订单规模远远比不上制药。


以上原因导致了目前药物CRO行业发展要远远快于医疗器械CRO:更多的临床导致更高的单价,允许药物CRO通过人力密集来解决不同国家、不同品类的注册环节。而医疗器械CRO面对较低的单价,无法通过用培养专家的方式来应对不同国家品类的注册环节。因此市面上医药CRO呈现聚集效应出现了较多的大型机构,而医疗器械CRO往往只能通过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某些特定品类注册来平摊专家费用,整体行业呈现小而散的状态。


二、 市场情况分析


2.1 医疗器械CRO 市场规模

2.1.1 国际医疗器械CRO 市场规模

据Evaluate MedTech 发布的《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显示,2017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4050 亿美元,同比增长4.6%;预计2024 年销售额将达到5945 亿美元,2017-2024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5.6%。



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达到82.51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依然可以高达11.5%,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30亿美元。


2.1.2国内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

国内对医疗器械CRO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国内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测算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计算方式。


l 根据市场销售额

根据思宇医疗器械披露,在行业共识的口径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上市前投入CRO费用一般占市场销售额3%,医疗器械CRO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比应在3%。


l 根据研发费用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整体研发支出水平在收入的7%左右,而如以美国为例的市场用于医疗器械产品上市与CRO相关的费用约占整体研发支出的50%。医疗器械CRO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比约在3.5%左右。



l 根据全球医疗器械CRO

全球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与全球医疗器械之间的比例约为1.5%-1.7%,考虑到全球市场上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家医疗器械企业应收之和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40.6%(2017年),而国内医疗器械这个数字为9.8%。更加小而散的市场加强了行业对CRO的依赖度,国内医疗器械CRO与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之间的比例应比全球比例更高。


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和整体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之间的比例为3%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根据火石制造调研,我国2020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7341亿元左右,对应的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应在220亿元左右。


整体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2009年到2016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速逐渐下降,但仍高出整体医疗产业。其中2020年疫情影响约为143.2亿元,约占整体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2%。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后的国内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应在215亿元左右。


2.1.3 国内跨境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

l 根据出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势头,尤其是2020年,医疗器械出口猛增253%,达到1015亿美元。除去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常规出口额仍能够达到344.42亿美元。



2021年上半年即使防疫物资出口大幅的回落,上半年整体出口额较2019年同期仍旧增长279%,随着海外疫情反复,未来医疗器械的出口将会长时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红利维持在高水平。


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区、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由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一般仅需在全球普遍认可的机构(GLP和GCP)进行一次,而在不同地区出口需要在当地进行分别注册,因此CRO服务环节中的注册费用会相应增加。一般器械注册上市环节中临床费用占比73%,注册咨询服务占比27%。因此海外出口的CRO服务费用相比单一市场的CRO服务要高出约54%(以平均在三个地区进行注册计)。


因此跨境医疗器械CRO市场规模约在99.65亿元(排除新冠疫情影响)到302.45亿元(考虑新冠疫情影响)之间。


l 根据FDA注册数目

注册部分

根据FDA database查询,2021年截至8月底我国在FDA进行注册(Registration)的企业共6011家,列名(listing)的产品共36509个,其中自我注册的产品(Ⅰ类产品)有28805个占比78.9%,使用510k进行注册(k号)的产品有7670个占比21.0%,使用PMA进行注册(p号)的产品有34个占比0.1%。其中,使用目前已有的k号和p号进行注册,企业无需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由k号和p号的所有者(submission number holder)来进行。


资料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探针资本整理

我国癌症发病人数统计


因为FDA列名有效期从每一年10月起,因此大量企业会在10月开始列名以获得最长的有效期。预计2021年全年预计列名产品约60000个,其中自我注册产品47339个,510k产品12605个,PMA产品55个。一般的自我注册产品CRO的注册服务费(含当地代理人服务)在3万人民币,510k产品在20万人民币,PMA产品在80万人民币左右。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美国单一市场的注册市场规模在39.86亿。


临床部分

根据FDA database查询,2021年截至8月底我国首次申请510k审核的共399个项目,同比增长105%。预计2021年全年公获批510k产品625款。(暂无在FDA通过PMA审核的项目)



其中低值耗材、敷料及保健设备共约277项占比约70%,高值耗材约59项占比约15%,医疗设备约62项占比约15%。其中医疗设备的临床单价较贵,临床费用往往在千万美元以上,通常由制造商自己进行临床试验。剩余的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保健设备部分基本由CRO来进行临床咨询和试验。


临床费用根据设备应用场景、针对病种变化,按照低值耗材临床平均15万美元,高值耗材临床平均200万美元计,医疗设备中有20%的临床由CRO来进行,单价1500万美元。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美国单一市场的临床测试市场规模在5.41亿美元或34.89亿人民币。


综上,中国跨境医疗器械CRO在美国单一市场的规模共计74.75亿人民币。而在全球市场上,一般在多国销售需要进行多次注册,部分国家需要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临床试验,以及欧盟MDR新规将更多众产品纳入临床试验范围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要求,整体临床费用会有一定提升。以产品在2到3个国家地区注册,并且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临床试验,中国跨境医疗器械CRO在全球市场的规模约在132.05亿元到189.36亿元之间。


综合考虑出口额和注册数目,我们认为中国跨境医疗器械CRO的市场规模应该在150亿元左右,具体规模根据新冠疫情的后续发展变动,最低不低于100亿元。


2.2跨境医疗器械CRO市场发展趋势

2.2.1 国内医疗器械厂家、产品增长迅速

截至2020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约2.54万家,除去新冠疫情影响约为1.95万家,增长趋势稳定。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数增加38.76%,而同期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为18.3%,可见这部分厂家承接了部分海外医用耗材的需求,专注于出口贸易。未来这部分厂家将会有大量的产品注册需求。


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数


我国境内医疗器械注册数在经历了2020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在2021年上半年仍然保持在了高位。根据整理发现,我国二类医疗器械在国内注册完成后,大约有3%的产品会申请在美国FDA进行注册上市。由于企业通常在国内注册完成后再进行海外的注册,同时由于跨境注册所需的流程和工作更多,因此在美国FDA进行审核通过通常表现在次年。也就是说平均每年有3%的二类产品,需要到进行海外的临床试验。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2021年上半年国内二类医疗器械有6381个首次注册,除去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国内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储备较为充足。这部分技术在未来有较强的在美国、欧洲等市场的海外注册需求。海外注册的需求未来将保持一定时间的高增速。


2.2.2 集采导致医疗器械厂商转向海外

自从2020年医疗器械开始集采后,各类产品中标价均出现大幅下降,随着带量采购向其他细分领域蔓延,国内医疗器械将面临利润压力。



以最早进行集采的冠脉支架为例。国内冠脉支架市场竞争格局直接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将国内冠脉支架厂商竞争格局一分为二。


l 进入集采内厂家

以大幅降价损失利润率换取采购量,以采购量换取终端医院市场份额。以微创医疗为例,旗下有两款冠脉支架中标,分别是Firebird2冠脉支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及2020年刚获证的Firekingfisher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其中前者的产品售价由挂网价7500元降低至中标价590元,降幅高达92.12%,意向采购量24.8万个;后者暂无挂网价,中标价750元,意向采购量1.2万个。


根据微创医疗2021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心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同比下降24.3%,利润同比下降76%,利润率从原先的38%下降为12%。即使按照全年集采全部履行,产品总收入也仅有1.55亿,利润约1820万元,相比2019年下降83.65%。



l 未进入集采内厂家

以高售价保持利润率。以赛诺医疗为例,赛诺医疗在售第一代冠脉支架产品未被纳入冠脉支架国家集采范围之内。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冠脉支架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61%,冠脉支架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24亿元,同比下降90.01%



被集采选中的产品,不管厂商是否进入集采体系,产品利润都会大幅下降,因此医疗器械厂商开始积极部署海外市场。例如迈瑞医疗在2021年设定公司的目标是将海外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70%,鱼跃医疗也将国际化设定为企业重要战略方向。


随着医疗器械集采项目的扩大,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将会把市场重心向海外倾斜。


2.2.3新冠疫情加速企业在海外布局进度

l 新冠疫情加速医疗器械厂家打开销售通路

新冠疫情期间,海外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和经销商都不同程度的减小了准入门槛,伴随着我国支援全球抗疫,以呼吸机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和配套耗材也成功打开海外的销售通路,与医院和代理商建立了联系。即使未来新冠疫情平复,这些厂商依然有可能利用现有的销售通路向海外出口其他医疗器械及配套耗材。同时,凭借疫情期间形成的影响力及销售网络,国产品牌海外市场竞争力提升迅速。例如鱼跃医疗2021年上半年实现海外销售7.2亿,相对于19年同比增长接近100%;迈瑞医疗在此次疫情引发的应急采购中大量拓展了海外高端客户群,2020 年公司在国际市场完 成了 700 多家高端客户的突破,超过历年之和。


l 新冠疫情之后的全球医疗新基建浪潮带来机遇

疫情之后各国纷纷加大医疗投入,例如如欧盟将启动EU4HEALTH计划,预计7年内(2021-2027)投入94亿欧元,以在欧盟内建立有韧性的卫生系统,其中31亿欧元用于医疗物资战略储备。西班牙推出360亿欧元的纾困计划,其中分别向卫生部及地方卫生系统提供14亿欧元、28亿欧元。同时西班牙可向欧盟申请600亿欧元以恢复经济,其中医疗投入至少170亿欧元,ICU床位数有望在2年内翻倍。意大利通过了250亿欧元的紧急援助方案,计划投入32亿欧元支持医疗,部分资金将用于加强急诊/重症医院网络建设,ICU床位数将增加70%至3500 张,并在半密集地区增加4225张病床,其中大部分配备重症监护设备。因此全球医疗支出短期内呈上涨趋势。同时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医疗器械相对于国际医疗器械大厂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将被放大。


2.2.4未来市场以IVD和心血管产品为主

根据EvaluateMedtech 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的预测,未来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将主要由IVD和心血管产品为主。强劲的市场需求以及由集采对心血管产品的推力、新冠下IVD行业产能过剩的推力,将会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进行对进行海外市场拓展。跨境医疗器械CRO未来一段时间也将以消化这部分需求为主。



三、医疗器械CRO行业现状


3.1全球市场医疗器械CRO 

医疗器械CRO市场高度分散,全球专注于医疗器械CRO的服务商有400多家(其中2000年后新设立的约150家),其中大公司(员工超过1000名)的数量只占约5%。从地理位置来看,大多数公司位于北美和欧洲。医疗器械CRO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Chiltern(2017年被Labcorp收购)、Eurofins Scientific、CMIC Group、Medpace、FMD K&L、ICON、Namsa等。这些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大型综合CRO,过往从事药物CRO,因此核心能力和业务重心均在临床资源上,主营业务为药物临床测验,对于注册事务(Regulatory Affairs)上,往往仅提供咨询服务和授权代理人服务。在croleadershipawards网站评价的全球CRO领导力奖中,也仅仅分为综合奖(Overall),大型制药(Big Pharma)和小型制药(Small Pharma)三类。在全球,专注于为医疗器械提供CRO服务的公司非常少。


l 其中在全球市场中比较知名的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注册服务是美国的NAMSA


NAMSA是世界上唯一通过综合实验室测试、临床研究、监管和报销咨询服务加速医疗器械开发的医学研究机构(MRO),曾连续第三年荣获2019年"CRO领导力奖"。


公司成立于1967年,通过与成千上万的全球客户合作,提供最关键的研究服务,以加快上市时间并降低医疗器械创新和研究成本。能够为客户节约长达23 个月的医疗器械开发时间和 1700 万美元的开发成本方面,以高效的方式将新的医疗技术推向市场。NAMSA在2020年约有500-800名员工,公司2019年收入约在1.9亿美元左右,EBITDA约在2500万美元左右。2020年收入约在1.39亿到2.87亿之间。


NAMSA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设有13 个办事处。虽然提供了简体中文版的网页,但是其网站主要流量还是来自美国(47%),台湾省(37%),德国(10%)和加拿大(4%)。公司的服务器部署在国外,在中国只配有个位数的销售团队,产品本土化程度比较低,服务效率和能力比较弱,在国内市场的推广较为缓慢。


3.2国内医疗器械CRO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5月底,国内医疗器械CRO机构超过140家。此外,目前国内医疗器械CRO行业小企业居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市场份额相对分散。国内医疗器械CRO行业十分混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以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为代表的大型综合CRO,以奥咨达、武汉致众为代表的医疗器械CRO,各类专注NMPA注册的小型医疗器械CRO以及专注出口注册的小型CRO。


3.2.1 以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为代表的大型综合CRO

全球范围内,药物CRO起步早、规模大,较早形成规模优势。为完善CRO行业覆盖,绝大多数大型药物CRO会通过收购补完自己的医疗器械临床、注册能力。但集团主营业务仍旧为药物临床试验、新药研发化学服务,医疗器械临床及注册业务增长较慢。


l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在2008年全资收购了位于美国的AppTec Laboratory Services,后者是一个CRO公司,为美国生物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生产商提供临床测试、产品研究与研发、 cGMP 制造服务。现在集团内主要从事括医疗器械安全测试服务的专业解决方案与细胞及基因疗法的全面生产及测试,以“美国区实验室”独立计算收入。而整个药明集团内其余子公司披露的业务性质中没有其他子公司从事医疗器械相关服务。


在药明康德的网站首页中确实有提供医疗器械测试以及注册申报的服务,但是根据公司最新财务报告,其美国区实验室99.7%的收入来自于境外客户,仅有0.3%共计200万元的收入来自境内客户。



整个药明康德集团几乎没有对国内医疗器械机构进行任何临床和注册申报服务。


l 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在2016年以6亿人民币(后因未达承诺业绩,实际支付价为5.4亿,以2016年收入计P/S约在17-20左右)收购捷通泰瑞,涉足医疗器械领域。捷通泰瑞是国内领先专注于医疗器械的 CRO 公司,其核心服务是为医疗器械(包括 IVD)企业的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研发提供所需的临床研究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服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猎聘服务。捷通泰瑞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器械、药品注册咨询临床试验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2017年,公司拥有门从事法规咨询注册的团队45人,专业提供临床试验法规咨询、技术服务的团队54人。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骨科、诊断试剂妇影像射线、神内心血管等众多领域,截止2015年累计完成了80多个项目的临床研究工作。


捷通泰瑞付晓阳创始人有近二十年的国企和CF监管机构工作经验,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为帮助外国医疗器械进入国内市场。受制于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和进口替代效应,公司2016年到2018年收入有所下降。



3.2.2以奥咨达、武汉致众为代表的医疗器械CRO

l 奥咨达

奥咨达基于2018年成立的CDMO研发生产、起家的CRO全球注册以及CMD医械云交易平台,形成了一体化的医疗器械解决方案。并且向前延伸到了产业分析和基金孵化,向后延伸到了园区运营,并在上海、深圳、江西、山东成立了科创中心或产业园,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运营支持。


公司于2016年1月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3月1日终止挂牌。奥咨达在2016年的全年营业收入为4475.53万元,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18.54万元。公司2015年1月员工总数204人,2017年员工207人,在人数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收入从2015年全年的2804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4470万元。


公司官网为医疗器械提供CDMO、CRO和CSO服务,在临床和注册CRO服务方面,提供了国内和海外两套服务。其中海外服务覆盖了美国FDA、加拿大HC以及欧盟CE认证并在美国、卢森堡和德国设立了分公司,但是在境外代理人服务中,仅提供了美国代理人服务。


l 致众科技

致众科技成立于2011年,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产品研发、注册、生产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具体包括技术法规咨询服务、临床试验咨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咨询服务;医疗器械CMO 及第三方检测服务


公司于2015年8月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9月终止挂牌。致众科技在2017年全年的全年营业收入为1209.4万元,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1.2万元。公司2018年共有员工68人。公司虽然自2016年起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但是截止目前海外临床和注册事务开展较少,公司也没有在国外部署相应的分公司和实验点。


l 海河生物

海河生物成立于2005年,主要提供医疗器械法规咨询服务,在北京、天津、上海、济南、苏州、深圳、休斯顿、温哥华都建立了服务网点。


集团旗下分为上海海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和天津海河标测技术检测有限公司,前者成立于2005年,主要为医疗器械厂家提供多国法规准入、质量体系咨询和临床评价等服务,后者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海河是国内比较少有兼具注册法规咨询,质量体系咨询,注册检测及动物实验能力的企业之一。


创始人洪晓鸣2004年入职美国柯洛斯林,为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在美国药监局注册提供“技术改进”及“法规建议”。2005年创立上海海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专门为国内医疗器械提供出口的合规及注册服务。


截至2021年5月,集团员工130人,每年营业额约7500多万元人民币。公司成立15年以来咨询业务已经完成了超过400个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2020年协助几十家企业快速完成口罩、IVD等物资的EUA申报。服务产品涉及植入、介入、超声、核磁、伽马刀、AI医疗产品等各个领域。


公司于2021年6月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领投方为宇杉资本旗下领衔健康医疗基金,跟投方为沃生投资。


3.2.3 各类小型医疗器械CRO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生态仍旧以非常小型的CRO为主,这类公司通常全覆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贸易商品,服务内容以注册申报咨询、申报材料翻译和撰写、申报进度跟进等,在临床服务方面绝大多数采用与临床CRO进行合作的方式,仅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的在30人左右,规模较少的只有10人左右的团队。而且虽然同时承接美国FDA、欧盟CE以及少部分其他地区的注册申报,但是实际业务开展以欧盟CE为主。主要由于欧盟MDD旧规对于申报流程较为简单,部分NB的审批要求不严。在2021年MDD旧规停止受理后,这些公司实际能否应对MDR新规,目前尚存疑。


典型的公司有:诺尔赛斯(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甘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迅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


3.3科技对于医疗器械CRO的创新应用

3.3.1科技赋能CRO的趋势

目前行业内已经有部分公司把诸如大数据、AI、SaaS服务等创新型技术应用在CRO领域。例如在药物CRO上,太美医疗和Mididata从临床SaaS服务入手,Veeva从药企CRM系统入手,IQVIA从AI临床设计入手,为药物研发、临床以及注册各个环节提供科技赋能。而各家创新CRO领域的公司不约而同的对整个药物CRO进行延伸,例如太美医疗从为CRO公司提供SaaS平台服务延伸到直接向药企提供注册和临床服务;Veeva从为药企提供CRM系统延伸到为药企、CRO提供临床和商业咨询服务;IQVIA从提供商业资讯服务延伸到提供临床咨询服务等。整个行业横向整合的趋势明显。


而在医疗器械CRO领域的科技应用较慢,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公司将SaaS服务和AI应用在注册事项中。


3.3.2 科技赋能医疗器械CRO的案例(国外)——Emergo

Emergo 成立于 1997 年,旨在帮助美国医疗器械公司向欧洲出口,现已发展成为领先的咨询公司,在全球拥有 2,500 多家医疗器械和 IVD 客户。如今,他们在 25 个国家/地区设有办事处,提供广泛的合规和市场准入服务。此外,他们协助公司制定全球监管战略、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合规性、临床试验咨询、国内监管代表和经销商资格。


Emergo主要为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以下服务:


i. 临床研究CRO

Emergo的CRO团队专门从事医疗器械的上市前和上市后临床研究。Emergo的CRO专家团队常年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拥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 可根据各地区的监管法规要求开展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从研究地点选择到数据分析,提供关键性CRO解决方案,管理医疗器械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所有方面。



l 临床试验管理

Emergo与医疗设备制造商合作,设计医疗器械CRO方案,并对临床试验进行管理,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l 试验数据审核

对临床试验的数据和结果进行的独立审查,其目的是确保临床试验能够根据研究方案、GCP、相关法规的要求来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报告。


l 上市后临床跟踪调研

通过进行临床跟踪调研来保持医疗器械的合规性和搜集更多产品的销售信息。


i. 市场合规性咨询

主要是负责具体的器械上市注册中遇到的合规环节,主要应对注册审批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


l RA/QA咨询

负责医疗器械和IVD分类确定和评估,以决定后续的监管路线图,包括所需文件、临床数据和研究要求、安全测试要求等,并且应对后续的监管要求。同时设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 QMS 合规性,将风险管理集成到质量管理系统。还提供全球器械市场策略咨询等服务。主要是在实行注册之前的咨询以及准备工作。


l 医疗器械注册

负责支持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注册,目前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同时负责跟踪所有市场的监管变化,确保上市前申请符合美国 FDA 510(k) 许可、欧洲 CE 标志、日本 PMDA 批准和其他市场注册的最新要求。这部分已经集成在RAMS平台中。


l 当地代表

为了应对大部分国家地区实行的代理人制度,为企业在上市地提供代理人服务。代理人多为Emergo所属的子公司。


l 上市后监管

与CRO中提供的上市后跟踪调研类似,基于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提供上市后合规解决方案、不良事件报告和全球警戒支持服务。


ii. 人因研究与设计

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具体来讲就是在医疗器械(主要是可交互的电子医疗设备)使用中与医生、患者之间交互的设计咨询。


分为分析、设计、评估、培训四个模块,分别对应医疗器械设计生产使用中的各个环节。


iii. 数字健康及网络安全咨询

主要是对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和咨询,算是注册法规咨询的延伸,帮助医疗器械公司解决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互操作性风险等问题,并使其符合监管法规要求。


对医疗行业参与者(包括医院管理人员、医疗保健提供者以及医疗器械开发人员和制造商),负责提升互联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以应对网络攻击威胁。对患者,负责帮助医疗器械公司满足数据隐私的监管要求。


iv. 业务流程服务

主要是负责除了上市注册之外的其他业务流程管理服务。



同时,Emergo还为厂商提供了一个项目管理系统——RAMS:


RAMS是一个SaaS平台,提供不断更新的EU MDD、MDR和IVDR合规服务包。具体而言提供Product Classification、Smart Builder、Registration Tracker、Regulatory Watch、Regulatory Intelligence等工具,为医疗器械企业顺利过渡新法规体系提供关键帮助。


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提供了快速的分类查询系统以及后续流程监管路径的展示,主要是节约率企业在确定产品分类的时间。


l Smart Builder

根据申报的产品类型自动生成注册申请文件的模板,大幅减少文档撰写时间(仅针对510k)。同时提供了多人在线协作撰写平台以及自动纠正功能。


l Registration Tracker

主要是一个可视化器械注册的状态管理系统,方便企业对注册状态进行分享、管理以及归档。


l Regulatory Watch

一个整合了全球各地监管政策的平台。


l Regulatory Intelligence

利用按国家、器械类型和器械类别分类的监管洞察信息探索新市场。一次性提供正确的注册文件,避免被驳回,从而缩短审批时间和降低审批成本。通过为每个器械类别量身定制详细的分步说明,在医疗器械和IVD注册申请的整个审批过程中提供指导。获取有关档案要求、临床数据要求、测试、标签和质量管理体系需求的市场情报。大概就是根据产品类型自动匹配各国的监管相关要求。


整体的平台主要服务于各类文档数据的整合、管理以及自动化操作,以提升注册效率为主。另外平台对接了Greenlight Guru,后者为平台提供质量管理的平台服务。



目前有12000家活跃企业客户,注册证书8000个,过去20年投放过10万个医疗器械


公司没有披露客户分布。虽然面对全球客户市场,但是根据网站访问量,美国占48%,印度占18%,随后是德国、加拿大以及英国分别占比6%,6%和3%。虽然网站提供了中文服务,但是提供的信息多为辅导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Emergo Group 于 2017 年 4 月 25 日被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收购。是一家独立的产品安全认证机构,于1894年成立,总公司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主要的业务是产品安全,也建立许多产品、原料、零件、工具及设备等的标准及测试程序。UL是一家综合集团,覆盖诸如能源、家电、制造业、金融、建筑、汽车、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


除了2017年的并购以外,Emergo没有发生过其他融资活动。


Emergo在2020年的收入约在7000万美元左右。


3.3.3 科技赋能医疗器械CRO(质量管理体系咨询QA)的案例(国外)——Greenlight Guru

Greenlight Guru成立月2013年11月,是全球唯一一家专门为医疗器械厂商提供质量管理软件平台的SaaS公司。Greenlight Guru是一个现代质量管理软件平台,专门为医疗设备行业的独特QA需求而建立。QA环节是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流程中各国药监局对于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质量审核中的一部分。目前,6大洲5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公司正在使用Greenlight Guru,以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简化监管合规性并降低风险。


目前,6大洲50个国家的500多家医疗设备公司创新医疗器械公司正在使用Greenlight Guru平台,以便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简化监管合规性并降低风险。


公司主要分为两个条线:QMS解决方案(Halo)和软件。


i. QMS解决方案

QMS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个SaaS平台对质量管理体系中所要求的各类文档和流程进行整合并统一管理和展示,医疗器械厂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加方便的保持质量管理,以便申请相关认证和应对审计。


l Halo

Halo是Greenlight Guru的AI和机器学习推荐引擎,为医疗设备公司的产品团队、质量团队和执行团队设计。其利用AI,将QMS中的各个步骤相连接,使企业在调整质量体系中的任意操作时,可以轻松看到受影响的其余步骤,避免出现审计上的漏洞和一些人员操作风险。


l 智能文档管理

智能文档管理可以将质量管理体系中跨功能的信息汇集在一起,提供无缝的可见性和可追溯性,使企业可以很方便的查看文档、设计控制、风险项目等之间的下游连接,从而花更少的时间在文书工作上。同时智能文档管理提供了可视化模块,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统计信息。


ii. 软件

软件方面主要服务于具体的QMS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需要,包括设计、文档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管理、合规管理、培训管理等。通过整合的平台可以简化质量管理,让各部门成员保持一致,并通过该系统追踪各项工作。



公司在2021年6月获得JMI Equity 1.2亿美元投资。

2020年收入大概在2000万美元左右,员工约142人。


3.3.4科技赋能医疗器械CRO的案例(国内)——普瑞纯证

普瑞纯证(PureFDA)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国际化的SaaS+Data的新型数字化医疗器械CRO企业,其全球服务网络分布在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波兰、马耳他、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传统海外和国内的CRO不同,普瑞纯证拥有强大的跨境团队。依托法规认证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全球专家服务团队,普瑞纯证为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软件AI等产品提供全球市场合规准入的全流程咨询服务,涵盖器械法规咨询,当地授权代表,产品认证注册,海外临床试验,技术文档与体系辅导,产品检测等服务。


通过计算机软件服务与数字化技术,普瑞纯证全面赋能医疗器械产品全球市场准入,颠覆传统医疗器械CRO,为中国优质医疗器械产品走向世界助力。


普瑞纯证通过自有的GRIP软件体系,以AI和SaaS为技术栈代替传统的医疗器械CRO,可以更高效地为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i. 多国注册

普瑞纯证为企业提供了多个国家的产品注册服务,包括上市合规和市场准入咨询、产品测试咨询、技术文档撰写和管理、多国当地代理以及上市后合规解决方案。这些服务覆盖了一般(无临床测试要求的)产品在海外上市过程中所必须的所有流程,可以为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注册服务。经过普瑞纯证提供的注册服务,厂商可以直接在目标市场开展产品的销售活动。



l 上市合规和市场准入咨询

通过GRIP平台,普瑞纯证通过爬虫技术、API对接等方式从各国药监局获得医疗器械相关的合规和准入条款。经过平台数据标准化后和合规路径整理后形成全球注册知识图谱,用户可以使用小程序,通过AI交互的方式自行根据所需要注册的产品特征、出口目的地,来确定产品分类等级和对应的注册路径、所需的测试项目、平均通过时长等信息。



l 产品测试服务

通过GRIP平台,普瑞纯证可以精确的知道产品进入目标国所需的测试项目和对测试机构的资质要求。通过与有资质的测试机构合作,普瑞纯证可以为医疗器械企业直接提供相关测试服务。


l 技术文档撰写和管理

普瑞纯证在GRIP平台对接了全球注册路径的基础上,基于历史的技术文档和现行文档撰写要求,通过AI Builder自动生成510k、MDR、IVDR技术文档和临床文档的编写。通过AI  Builder,文档对撰写者的要求将大大降低,企业可以在没有注册专家的情况下自行完成产品的文档撰写环节。同时文档的撰写时间可以大幅减少,由原先的3-4个月降低到2-3周。



l 国当地代理

根据各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代理人制度。除了市面CRO常见的美国、欧盟区当地代理人服务,普瑞纯证还提供了其他相对活跃的市场的当地代理人服务,比如加拿大、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


l 上市后合规解决方案

根据欧盟MDR新规,制造商都应该计划、制定、记录、实施、管理并及时更新上市后监测体系,这个体系还应该与该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相协调,并且适合该类型的器械。普瑞纯证通过合作的医疗机构以及公开咨询、数据库爬取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产品上市后的风险预警服务。


i. 临床服务

根据监管要求,部分产品在上市之前需要经过临床测试。普瑞纯证为这部分产品提供了临床服务,以达到整体注册的一站式标准。普瑞纯证已在欧洲以及美国建立海外临床中心,符合Good Clinical Practice标准,目前已开拓波兰、瑞士、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国宾夕法尼亚6个临床试验点,覆盖了主流的质量体系和临床资格认证。临床中心实行电子化管理,同步上市后临床监管数据。未来预计开拓至20+个临床试验点,2022年,临床中心可承接千万级的中长期订单,小型订单可承接数量达到每月20个。


业务覆盖的范围从临床可行性分析到临床实施和临床文档撰写,与注册服务相连接,形成完整的临床器械注册路径。



i. 数据库服务

除了各国法规数据,普瑞纯证还为企业提供了诸如贸易数据分析、海外经销商信息、世界各国临床研究趋势等数据服务。其中贸易和经销信息承担了部分CSO的功能,从注册环节向后拓展销售环节。数据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产品注册后开展销售活动,完成产品出海从注册到销售真正的一站式服务。临床研究趋势信息可以为帮助企业更加深入分析市场环境,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行动,从注册环节向前拓展研发环节,帮助企业更加敏锐地决定产品研发方向。


普瑞纯证目前有100家活跃企业客户,在2021年的收入预计在4000万人民币左右。



声明


本报告中部分信息及数据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保证,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及刊登,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需在醒目位置标注转载来源